十年磨一剑 打造“融”文化

发布者:周燕发布时间:2019-04-23浏览次数:3206

“融”文化专题报道之背景篇

      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,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、精神、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、行为方式、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。

       文化,是提升学校气质与品质的第一力量。合适的学校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和学校本身的内涵发展。学校因文化而驰名,学校因文化而恒久。学校文化之于一所学校的意义,犹如灵魂之于生命、思想之于人类,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。富有魅力的学校文化会衍生出一股强大的文化力,它无时不在,润物无声,使学校的品质卓然,绽放个性神采。

       文化立校,体现传统精神,符合发展要求。在传承中创新,在发展中进取。学校在十多年的发展中,逐步形成了以“融”为特色的学校文化,铸就品牌之魂,演绎文化之韵。以此为源,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,浸润于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。学校文化定位为“融”文化,基于如下思考:

一、承扬中国风尚

       观乎人文,以化天下。中国,是一个“融”的国度,“融”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,中国地域辽阔、历史悠久、资源丰富、民族多样、人口众多…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果,形成了博大和融的中国文化特质。融,成为中国人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的鲜明表征。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:“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、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。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,多样带来交流,交流孕育融合,融合产生进步。文明融性化发展的历史事实提醒我们:要深刻、全面、系统地领悟融的哲理,以融的心态和方式方法,处理好各类客观事物、实践活动和文化之间的关系。

二、契合职教特征

       融汇力量,联合共育。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,突出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参与,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。职业教育的实施是学校和企业(社会)两个主体的双元融合,强调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的融合、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、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及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。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社会价值是社会需求与人本需求的融合,强调创造物质财富的产业需求与培育人文精神的教育需求的融合。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是基于经济发展的“功利性”功能与基于学生发展的“公益性”功能的融合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认知和行动的融合、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融合、学历证书与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。

三、接源地域文化

       一方水土,一方文化。常熟,位于长江南岸,阳澄湖畔,虞山挺秀,言子德馨,底蕴深厚,人文荟萃,素有“江南福地”的美誉,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不仅因“土壤膏沃,岁无水旱之灾”而得名常熟,而且凭勤劳与智慧建设成中国大陆经济最强县级市之一,“常熟”名副其实。“天下常熟”是穿越古今的愿望,“常来常熟”是富有底气的邀约。“七溪流水皆通海,十里青山半入城”,山水相融,是常熟的自然特质;“道启东南”,俊采星驰,文化相融,是常熟的文化气质。山水相融,彼此相融,名实相融,古今相融,理趣相融……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之源,扎根本土,植根于深厚的地域文化土壤里,学校获得自然丰富的滋养。因地制宜,因校制宜。在遵循普遍规律、把握本质属性的基础上,分析适合学校自身生长的“具体生态”,我们青睐“融”文化。

四、立足办学历史

       创新驱动、相融共生学校于20058月,由江苏省常熟工业职业高级中学、江苏省常熟农副职业高级中学、常熟经贸职业中学、常熟卫生职工学校、常熟市技工学校、常熟广播电视大学等6所学校整合而成,集全日制学历教育与成人教育、社会培训于一体,集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,不同系列的老师,不同的学制同处一校。建校十多年来,学校成功融合六校的办学经验。学校文化从泛化趋于独特,从有形趋于有神,从苍白趋于丰盈。学校办学水平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,学校的文化个性在前行中不断凝聚与彰显。学校在融合中发展,融通中进取,融和中创新。

五、服务学生发展

       立足现实,观照将来。现实世界纷繁复杂,日新月异,我们倡导“融”文化风尚,直面问题与矛盾,应对困难与迷惑,引导、培育学生正视现实,应对现实,融入现实,学会生活,智慧生存,过“有意义”“有意思”“有意蕴”的学校生活。蔡元培说:“教育者,非为已往,非为现在,而专为将来。”我们必须拥有“为将来”的教育眼光与情怀。“学校印记”关乎“学生将来”,播种今天,收获将来,学生获得“融”文化的滋养,将以积极的处世态度与和融的处世方式处世立身,融入社会,相依共生,适应变化,谋求发展,走向成功。

六、彰显学校特色

       道启东南,毓秀流芳。学校以质量提升内涵、以特色彰显品牌。凸现自身个性,提升办学品位,走出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路子,通过梳理、探求、论证,学校以“融”为文化核心彰显学校的个性气质。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,我们切实把握职教规律,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“融”,形成了“四二二”的校园“融”文化内涵。

       四个模式即:“产教融合”的办学模式、“校企融合”的育人模式、“学做融合”的教学模式、“行知融合”的德育模式;

       两个体系即:“理实融合”的课程体系,专产融合”的专业体系;

       两个发展即:“德能融合”的教师发展,“德技融合”的学生发展。

       我们确信,以“融”为文化核心彰显学校的个性气质,切实可行,大有可为,充满张力,独具魅力。

(校园文化建设小组)